首页 > 教育科研 > 正文
创新方式 走向融合 | 我校举行嘉懿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研修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30日

4月26日下午,我校邀请崇明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正高级教师刘伟超老师做《2024年长三角‘黄浦杯’征文‘走向融合’主题解释》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嘉定一中及嘉一实验系学校的全体青年教师参加了培训。此次讲座旨在帮助青年教师们进一步理解征文主题,引导他们深入反思教学实践,提炼教育经验,进而促进专业成长。

刘伟超老师首先强调了“走向融合”是新时代全面育人的要求。他详细阐述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之间的关系,指出五育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全面育人的完整体系。

接着,刘老师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当前五育融合不够紧密,素养培育缺乏系统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的全面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他提出了平衡、融合和表现三个方面的解决思路,并详细解释了综合与融合、整合与融合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谈到征文的选材时,刘老师建议教师们可以从国家课程实施、课堂教学变革和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融合的实践案例,展现教育中的融合之美。对于评选标准,刘老师强调了切题、规范和价值三个方面的要求,提醒教师们要注意征文的文体、篇幅和截稿日期等注意事项,确保征文符合活动要求。在文章结构方面,刘老师强调了逻辑性的重要性,建议教师们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具体的实践改进措施。同时,他还鼓励教师们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明确思考。

讲座最后,刘老师针对教师们写的论文进行了一对一的指导,大家都表示受益匪浅,将认真消化讲座内容,用自己的笔触展现教育中的融合之美。

此次讲座不仅为青年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也为他们指明了参与征文活动的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更多优秀的征文作品在教育领域中绽放光彩。

教师感悟

听了刘老师的讲座,让我们对五育融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明确如何区分融合与综合、整合的区别,还可以从边界、方式、结果的角度对三者有更清晰的界定与运用。关于五育融合的选材方向,刘老师建议我们可以从课程体系、国家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改革评价以及学校治理变革的范围内,结合自己的学科问题进行切题、规范、有价值的研究。这场讲座使我们受益匪浅。

——陈雨婷

刘老师通过案例分析、对五育之间关系的梳理、融合方法的讲解,让我进一步明确了五育融合的学术逻辑。五育融合不是德智体美劳的简单拼凑、整合,而是实现“五育”之间的有机联结、渗透和融通,始终坚守教育的育人本位,始终关注“人”及其生活的完整性。因此,在我将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时,也要注重分析问题解决过程,提炼融合的方法,以及育人成效反馈。

——张柯

1715305733215121.jpg

171530573325459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