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嘉定区教育局公布了2025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评审结果。经过教师申请,专家指导修改,嘉定区组织评选,嘉定一中及嘉一实验系学校共12项课题喜获立项。其中区级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5项,区级青年课题6项。我校科研再添佳绩,彰显科研实力。
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
区级重点课题
发展高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课题负责人简介
嘉定一中副校长,正高级教师,第五期上海市“双名工程”攻关计划主持人,入选2024年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区第十一届化学学科带头人、高中化学兼职教研员,先后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园丁奖、全国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优秀教师等荣誉。
课题简介
本课题基于新课标对"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要求,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评价单一等问题,构建实验探究能力发展的单元学习活动框架。研究采用文献分析、行动研究等方法,开发包含问题提出、方案设计等维度的评价量表,并以沪教版必修教材为载体设计阶梯式探究活动。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教-学-评"一体化的路径,拟研究成果包括评价工具、实践案例集、设计与实施策略等,为实验教学从验证性转向探究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范式,助力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发展。
课题组成员
区教研员:张霞;嘉定一中:张现霞、程芳、赵翊君;封浜中学:王慧慧;上师嘉高:朱逸莉;上大南高:顾慧;嘉一实高:陈琴;中光高中:沈烨烨;安亭高中:杨阳、华蕾、陈懿。
区级一般课题
以“两混一共”新疆高中班办学模式
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简介
李桂华,高级教师,上海市嘉定一中铸牢教育办主任,负责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和新疆高中班管理,多年从事德育和民族教育工作,曾获上海市国防教育先进个人、嘉定区优秀德育管理工作者、未成年人暑期工作先进个人、骨干教师等荣誉。
课题简介
本课题聚焦“两混一共”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行动研究等多种方法,探索在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实施“两混一共”,即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共同就餐新疆高中班办学模式,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实践应用、有效路径,为构建相关教育体系,总结可推广经验,为新疆高中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质量发展。
课题组成员
嘉定一中党总支副书记、校长:李元;新疆驻沪工作组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唐永川;嘉定一中:乔春雨、周明莉、庄珠凤、浦建芳、李辛凡、王毅、陈奕繁、沈诗悦;新疆派驻教师:吉米兰木·艾合买提。
区级一般课题
逆向设计的本土化表达
支撑高中数学单元深度学习研究
课题负责人简介
周丽娟,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数学研修工作室主持人,嘉定区高中数学嘉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主动深耕高中数学教学领域,教学经验丰富,积极投身教育科研,致力于探索合作-创新型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与科研方面成果颇丰,2022年获嘉定区第十届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24年获“嘉定区教书育人优秀园丁”等荣誉称号。
课题简介
课题《逆向设计的本土化表达支撑高中数学单元深度学习研究 》,聚焦高中数学教学,针对传统教学弊端,将逆向设计理念本土化。旨在构建实用框架、开发教学案例,以提升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创新。
课题组成员
区教研员:胡迎霞;嘉定一中:张薇、杨枝、王建玉、张理星;嘉定二中:秦昊、李德龙;中光中学:徐文娟;丰浜中学:李梦;上大南高:卢依。
区级一般课题
高中历史主题式重组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简介
王莹,第五期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学员,第五期双名工程“种子计划”主持人,嘉定区第七届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区历史学科中心组成员。
课题简介
课题基于高中历史课标提出的教材整合要求,基于贯通学生知识与素养培育的现实任务需求,基于目前高三历史复习课主题缺乏且低效的教学现状。以高三复习课为载体,以核心素养落实为宗旨,在解读课标与教材文本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拟定单元主题,达成对教材一定范围内容的整合,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式重组单元。最终在具体课堂实践基础上,尝试总结出主题式重组复习单元确立的方式以及方法策略等。
课题组成员
嘉定一中:赵界、杨萌;嘉一实高:李亚涵;中光高中:范新尚。
区级一般课题
高中英语写作课堂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与运用
课题负责人简介
李辛凡老师,嘉定区高中英语学科中心组成员,嘉定区教育系统第八届优秀骨干教师,上海市普教系统第五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种子计划”主持人。曾获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高中英语一等奖。课程入选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部级精品课”。
课题简介
本课题旨在探索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与应用,以解决当前写作教学中评价方式单一、反馈效果不佳等问题。研究基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国内外形成性评价理论,构建适用于高中英语写作的评价框架。研究内容包括分析写作教学现状、设计形成性评价反馈循环模式、探索评价工具等,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其有效性。本课题期望在不断探究和实践中总结出具有普适性的写作评价路径和工具,促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评价的优化。
课题组成员
嘉定一中:李辛凡、乔春雨、瞿娟娟
区级青年课题
指向学生前概念转变的高中自然地理
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课题负责人简介
张怡,硕士研究生学历,地理学科教学研究专长。一位温暖而坚定的教育践行者,始终秉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育人理念,用春风化雨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地理之美。曾获2020年度菊园新区最美教育工作者,2023年嘉定区十四届“教学新秀”评比一等奖,2024年获嘉定区第四届学科新星等荣誉称号。
课题简介
课题《指向学生前概念转变的高中自然地理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通过结构化教学促进学生修正错误前概念,构建科学知识体系。基于新课标对课程内容结构化的要求,课题针对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知识碎片化、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前概念理论与结构化教学策略,设计系统化教学模式。研究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行动研究,调查学生前概念现状,开发单元结构化教学案例,并评估概念转变效果,为地理教学提供实践指导,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课题组成员
嘉定一中:邹戴丹、刘佳
区级一青年课题
指向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
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简介
黄玉娟,民盟盟员,一级教师,教师发展部副主任,上海市普教系统第五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种子计划”主持人,嘉定区第四届学科新星。
课题简介
本课题聚焦“双新”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难题,以项目化学习为突破口,探索教学样态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夏雪梅项目化学习理论,结合上科版教材内容,从真实情境切入,设计驱动性问题链,构建“主题选择-任务设计-协作探究-成果评价”实施框架。通过行动研究法开发典型案例,形成可迁移的项目设计模板,着力破解知识碎片化与高阶思维培养不足的困境,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等素养进阶。
课题组成员
嘉一实高:张静
区级青年课题
课题负责人简介
倪斯怡,中共党员,曾获评嘉定区园丁奖、菊园新区骨干教师等荣誉。参与录制上海市空中课堂高三专题复习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③》,获嘉定区第六届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教学竞赛一等奖,嘉定区“慧雅阅读”项目“资源利用与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课例评选一等奖。
课题简介
本课题旨在以“费曼学习法”作为学习支架,关注语文学习中“读”与“写”之间“讲”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在《乡土中国》《红楼梦》等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生成独到见解并通过讲述、分享等形式进行传递,形成共性读书方法及策略,由此探索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新路径、新方法,并形成“输出式学习”教学案例。
课题组成员
嘉定一中:陈思聪
上海市嘉定区嘉一实验高级中学
区级青年课题
指向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
“GIS+”微项目式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简介
高雅妮,中共党员,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在读期间发表多篇学术论文。2023年入职以来,开设多节区、校级公开课,参与区级课题2项,校级科研项目获A级立项。热爱教学与研究,始终秉持“以实践激发热爱”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地理素养与综合能力。
课题简介
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往往缺乏真实情境下的实践机会。本课题基于新课标要求,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依托学校地理教学实践,探索“GIS+”微项目式教学策略,旨在提升高中生地理实践力。
研究内容包括:
(1)构建“GIS+真实情境”的微项目教学模式;
(2)开发适用于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实践案例;
(3)优化评价体系,助力学生从“知识学习”向“能力应用”转变。
课题组成员
嘉定一中:刘佳
区级青年课题
指向合作学习的
高中思政课“小先生学共体”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简介
黄珊老师,硕士研究生毕业。她秉持 “以生为本,寓教于乐” 理念,把时事热点和 “小先生制” 融入课堂,教学风格活泼。曾获 “一师一优课” 部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比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从教九年始终保持教育热忱与担当。
课题简介
本项目尝试将“小先生学共体”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及校本课的新课讲授、复习巩固、习题讲解等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小先生学共体”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资料搜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方面的作用,以及在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课堂参与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课题组成员
嘉一实高:刘心语、袁婷婷
上海市嘉定区嘉一实验初级中学
区级一般课题
融合视域下
初中音乐古诗词歌曲 “创演”的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简介
郭晓娜,中共党员,二级教师,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会员,“生命在场”教育践行者,曾获香港卓越音乐家大赛“音乐人才奖”,2022学年嘉定区菊园新区“最美教师”。
课题简介
本课题通过古诗词歌曲创演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实践探索,旨在提炼总结初中音乐创演活动的设计实施路径与研究策略。有效揭示创演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适用性和优势,也为音乐教师设计实施创演类活动提供一种新的路径和方法,既能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可以助力学生在参与创演活动的动态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助推双新、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课题组成员
嘉一实初:高梦琳、孙鑫
区级青年课题
课题负责人简介
李斌,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菊园新区“集团化办学”优秀教师,秉持“健康生活,运动为先”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课题简介
体育教学与运动损伤有密切联系,运动损伤的发生直接影响或妨碍体育教学效果及学生的身体健康。课题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研究设计运动损伤防护处理操作手册,并将运动损伤处理相关知识技能以情境式教学融入体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判断了解损伤类型、根据现实情况实施应急处理,从而增强学生参与体育的信心和动力,培养学生运动损伤防护处理意识,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
课题组成员
嘉一实初:陈雨婷、朱晨琳
教育科研不是"空中楼阁",要厚植于教学实践的土壤。期待老师们以课题为支点,撬动专业发展的新可能,让研究成为教育生涯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