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闫寒冰教授,以“数智赋能育人方式变革与教师教学素养提升”为题,给中科•嘉一教育集团全体种子教师带来了一场关于数智时代教育创新的思想盛宴。
闫教授指出,数字时代的育人模式变革绝非简单技术叠加,而是涉及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体系的全维度重构。她强调,生成式AI的突破性发展正为破解教育领域的“不可能三角”提供全新可能。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闫教授介绍了大模型在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如“苏格拉底式辩手”能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智能陪练系统”可实现个性化学习反馈。
闫教授还特别提醒教师们在AI辅助教学中要保持主导地位,对AI的输出保持专业审慎的判断,要将其定位为教学的有力助手而非替代者。种子教师们在闫教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如何借助AI工具分解教学目标、设计分层作业、现场创建智能体等互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种子教师积极在培训学习群内分享实践成果。这种“理论讲解——即时实操——个性化指导”的闭环学习模式,让种子教师深刻体会到AI在赋能教学设计、激发创意方面的显著价值。
这场兼具前瞻视野与实践深度的培训,极大地拓宽了种子教师们对教育数字化未来的认知边界,点燃了大家探索AI赋能课堂的热情。接下来的培训中,中科•嘉一教育集团会继续探索数智时代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范式,让AI真正成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教师感悟
在《数智赋能育人模式变革》的讲座中,我收获良多。GenAI对教师的赋能体现得尤为切实,往系统里导入现成的思考模型,它就能顺着思路推导出精准答案,省了不少功夫。如果要进行英语写作批阅,把评分标准输进去,学生作文里哪些地方亮眼、哪些地方拖后腿,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样因材施教才真能落到实处。同时,教师也能让GenAI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比如英语口语练习,在空余时间,智能体能陪着学生练习,既有趣又有用。本次讲座,为我之后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提供有益的新思路。
——上海市嘉定区嘉一实验初级中学 王露露
今天听了闫教授的分享,我对思维模型有了新的认识。这些模型就像我们大脑中的导航仪,能帮我们在复杂问题中找到最优路径。它们不仅是分析工具,更是一种系统化思考的方式。特别是在使用AI辅助时,建立清晰的思考框架尤为重要。这让我明白,无论是做研究还是教书育人,都需要掌握专业领域的核心方法论,这样才能让思考更有深度。
——上海市民办嘉宜初级中学 俞叶雯
听完闫教授的讲座,我认识到大模型时代对教师能力的多维挑战。教师不仅要主动学习AI技术、更新本体知识,更要将其转化为教学能力。数智素养的核心在于"育人"与"赋能"的平衡,教师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学习生态的设计者。这场讲座让我意识到,提升数智素养不仅是技术学习,更是教育理念的重构,未来将着力培养自己的"AI+教育"融合创新能力。
——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 杨芸
听《数智赋能育人模式变革》讲座,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闫教授始终强调“人在回路”的理念。在数智时代,AI的强大是无可厚非的,但任何技术的运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教师在应用AI技术时,必须要增加本体知识,才能判断和评价。在设计工作流程中始终保持人的参与,特别是在质量控制和最终决策制定中,不要沉迷于“模型幻觉”中,让数智真正服务育人,破解教育难题。技术是翼,人是核心,唯有“人在回路”,才能真正让数智赋能教育,成为教育的帆。
——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 余翠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