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引领明思路,课题研究促成长——嘉懿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研修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7日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青年教师教科研水平与专业素养,解决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困惑,12月1日,我校特邀崇明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正高级教师刘伟超,嘉定区教育学院科研员何彦雨开展了“课题方案设计要素解读”讲座活动,嘉懿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积极参与了此次学习活动。

首先,刘伟超老师以专业的视角、平易的语言、生动的例子为我校青年教师提供了细致的指导,阐释了课题方案设计的几大要素,如课题名称表述的规范性、研究背景和意义、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预期成果等,并提出教师可以通过回归教学实践与回顾教学经验这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给予了青年教师们诸多启发。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青年教师专业进阶的“助推器”。在活动中,刘伟超老师对青年教师的提问进行耐心解答与分析,并与我校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细致化指导,让各位教师受益匪浅。

最后,我校青年教师开展“每月一书”的阅读分享活动,围绕《设计与应用表现性任务——促进学生学习与评估》一书进行讨论,从经典中汲取力量。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表现性任务在学生学习与评估中的重要性,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表现性任务的特征与属性,以及如何通过表现性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评估学习成果。各组老师结合自己的学科与教学经验,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读书感想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和学生而言,最熟悉的评价类型就是课堂评价。这本书致力于区分课堂评价与大规模外部评价,揭示课堂评价的本质特征及其对学生学习的改进作用,尝试在“促进学习的评价”范式中考察课堂评价与课程、教学、学习的互动关系,进而提出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探索可用于义务教育阶段课堂,能切实改善学生学习的课堂评价技术,帮助教师补上专业实践中的“最短板”。

——沈梦璐

通过本书的学习,我明白了在设计课堂表现性任务时,需要以现实世界的产品或表现为核心,把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与现实世界的产品或表现关联起来,这样学生能够认识到“原来学习的东西是可以直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学习是与他们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成长。

——宋时丽

这本书让我深刻领会到表现性任务在教育中的重要性。通过巧妙的设计,表现性任务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这本书也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案例,让我对如何在课堂上运用表现性任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对我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技能的提升都有极大的帮助,是一本值得每位教师阅读的好书。

——赵有璐

荀子主张的“学以致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始终秉承的观念。表现性任务虽缘起国外,却恰恰与荀子的主张不谋而合。以历史学科为例,评分细则公布给学生,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位置,更让学生知道目标的方向与细化的内容。然而量规不止可以在传统应试教育中使用,还可以在更多类型的表现性任务中使用。要制定一个应用型强的量规,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比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大致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面对同一问题时的不同能力。也要对学习任务足够熟悉,使量规维度的设计和质量层次的细化符合多方面评估。

 ——李亚涵

1702528823128959.jpg

170252882328166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