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春风中,我们迎来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季节——春天。在这个季节里,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同嫩芽般勃发,渴望通过学习来探索世界,感受生活的美好。为此,我们特别设计了“拥抱春天”的项目化学习系列活动,旨在激发初中六、七年级学生热爱生活、拥抱生命的力量。
有待解决的问题(核心问题驱动):
自然的春意和生机在哪里?怎样感受、记录、延续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需要达成的目标(项目目标):
引导学生们走进自然和社会,通过观察、体验和实践,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预计产出的成果及展示方式(项目成果及展示方式):
以走进自然的方式,来探索春天的生机和美好,通过不同形式如小报、手工作品、音乐、运动等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一、探索春天的科学之旅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同学们日益展现出了对自然界的热爱与好奇心,为此我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探索之旅。科学学科邹金金和周泽一老师,引导学生们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创作表达,深入了解春天季节里动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兴趣与热爱。
在任务开始之初,同学们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对图书资料的学习,对春天里常见的动植物进行了初步了解,并确定了自己所研究的对象。实地调查环节,同学们在校园内外走进大自然,用放大镜、相机等工具观察春天里的花朵、昆虫及鸟类等生物,记录下它们的外观、行为特征,解读其生存之道。
通过观察记录,同学们各自精心制作了介绍自选动植物的小报,包括物种的特征、生长环境、食性等内容,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与创意能力。
通过走入生活、观察记录生活,同学们不仅拓展了知识视野,还培养了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对自然的热爱,不断探索、学习、成长。
二、春天的节气
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动生机待绿田。地理学科朱怡悦老师和历史学科沈雨萌老师引导同学们了解春天里的节气,并动手制作跨学科立体小报。同学们自由分组,搜集资料,协同制作了关于春分、雨水、惊蛰等春天节气小报。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了解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春天节气的含义和习俗,讨论了春天节气与农业生产、人们生活的关系,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春天的魅力和意义。
三、“春时节”——节气衍纸
劳动技术学科赵戈老师带领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了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历史渊源,了解了每个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同学们深入研究了与每个节气相关的典故、习俗和植物特征,通过精心设计和制作,他们将每个节气所代表的植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纸张上,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
在节气衍纸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提高了手工艺术技能,还发展了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这一活动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四、“指上春天”,劳动之趣
劳动技术学科姚远老师,通过帮助同学们认识劳技课堂中常见的桐木材料,引导大家关注这种花季在4月的木本泡桐科植物。在观察泡桐科植物的过程中,同学们还动手制作了一些小工艺品,如笔筒、手机支架等。他们运用木工工具对泡桐木进行削、锯、磨、刻等处理,将其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小物件。
五、春日的灵感与灵动
在春日和煦的阳光下,体育学科沈梦璐老师和美术学科张柯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了跨学科活动。活动分为“学、画、动”三个环节,首先由组长抽取任务单,学习任务单上的奥运会项目;其次,队员运用画笔等美术工具,根据所抽取的运动项目结合自身对运动项目的了解,将该运动画出来;最后,利用小组创作的美术作品为载体,协力合作,在组间展开“你演我猜”的挑战游戏,思考如何用身体来表达运动项目,并让团队中最后一位同学猜出最终所抽选的运动项目。
通过团队与集体的活动,同学们对体育项目展开了多维度的思考,不仅了解了多样的奥运会项目,同时也对部分已知项目的不同形式有了新的理解,激发了崭新的运动兴趣,促进五育融合,提升同学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激发生命活力。
体育学科陈雨婷老师借助足球的运动形式,与同学们共同探索了春季运动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场地、环境、热身准备活动;通过运动比赛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实践了运动后应如何做好放松整理活动以及检查自身运动反应,并强调在运动后应及时补充身体能量水分,生命的活力也来源于对身体的悉心关照。
六、智慧春天
春生夏长,信息科技学科唐怡洁老师带领同学们,通过编程为学校设计一个智能花房,智能花房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参数自动调节,为花卉提供了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在这个小小的生态世界里,春天的气息愈发浓厚,各种花卉竞相绽放,争奇斗妍,为春天增添了一抹浓烈的色彩。
六(1)班的黄子桂同学通过编程制作了一个“春天的节气”小程序,从习俗和气候等方面向同学们简单科普了立春、谷雨、惊蛰和春分四个春天的节气。
七、春日律动
音乐学科郭晓娜老师在“为喜爱的植物‘发声’”活动中,引导同学们依托已有的音乐认知基础,走进自然博物馆,探索大自然的声音,创编植物“发声”短小片段,在探究式的学习中激发对生命的好奇,发掘音乐学习的本真,懂得音乐源于生活的道理。在“春天的音乐会”活动,同学们共同演唱熟悉的旋律《春天在哪里》,朗诵、舞蹈春日的诗篇《春游》等,听着春天的声音情不自禁地摇摆身体,融入春日的怀抱。
八、捕捉春天,留住美好
美术学科张柯老师结合美术创作和心理学理念,通过写生春天的植物,帮助同学们感知自然界的美好与生机,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捕捉春天,留住美好,通过艺术表达来缓解压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拥抱春天”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对春天生机的实践探索,更是一次生命教育,帮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与自然和社会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同时,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在不同学科中建立链接和互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关联中成长,通过深度参与,增强观察力和思考力,提升社会实践技能和综合素养,树立更加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