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中成长,在实践中闪光|记八年级劳技中心学工活动
来源:嘉一实初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9日

为深化劳动教育内涵,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2025年3月17日至19日,上海市嘉定区嘉一实验初级中学全体学生前往嘉定区劳技教育中心,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学工实践活动,体验各类精彩有趣的课程。

影像工艺课程

在劳技中心三天的学习中,我学习并了解了“影像工艺”这个领域。第一天,老师介绍了“影像工艺”的定义,并让我们拍摄了一些关于同学的照片。第二天,老师带我们来到了电脑房并学习了PS技术。最后一天,我们运用了PS技术制作了精美图片,并制作了属于自己的影像杯。总而言之,这三天有趣的体验,使我印象深刻,如果还有去劳技中心的机会,我希望能再次学习关于“彩像工艺“的知识!

——八(1)班 陈依依

乐创课程

本学期在劳技中心的三天实践课我被分到了乐创组。在学工三天里,我学会了攻针、回针的针法,制作了许多金属丝弯折作品,也耗时一整天通过木板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了最终的作品。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一种技巧的掌握,都“欲速则不达”,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才能完美地掌握。学习的过程正是如此,不能“一蹴而就”。同时,当属于小组的作品共同创作完成时,成就感油然而生,也对“劳动创造美好”这句话有了真实的体会。

——八(1)班 郭晓霏

布艺新能源课程

这次,我又来到了劳技中心,准备学习一门新的技能。经过三天的学习,我对“新能源这门课程有了新的理解。“新能源”课刚开始时,老师并没有讲述关于新能源的知识,而是在黑板上画了许多电路图,绘声绘色地解释着电路发电的结构。我本以为我将无聊地度过这三天,可我却在第二天接到了手工任务,老师让我们制作一个与电路结合的名为“小小导游在嘉定“的主体作品,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小组借助了人工智能,在详细的讨论与构思下,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制作。这次小组活动让我明白了团队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不能盲目单干,我在一次次的尝试与努力中,增加了对“新能源“这们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劳技中心的学习学到的不仅是技能,还有对生活的领悟。

——八(2)班 陈菡

草编、竹刻课程

在劳技中心三天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并亲身体验了两种有关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竹刻、草编。每一次提刀,每一次编织都像在与古人对话,体会这智慧的结晶。

前两天,我们了解了竹刻的历史发展与技法,学习了竹刻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留青。当硕大的、立体的“福”字体现在竹板上时,我既开心又感动,这才发现手上已经磨出了茧子,原来传统文化是这么吸引人,投入其中后才能真正感受到它们的韵味。第三天,我们又学习了竹编的技艺、并亲手制作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桌垫,别具特色。

可惜的是,老师说这些技艺的传承人已经不多,甚至只有一两位,原来学工的意义不只是体验,而在传承。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接触这些非遗文化,将智慧的结晶传递并发扬。

——八(3)班张辰译

新媒体运营课程

通过学习新媒体运营课程,我收获颇丰。以前我以为新媒体就是发发视频、写写文章,现在才知道它背后有这么多学问。从写剧本开始,就要想好故事怎么讲,情节要吸引人。拍摄时,镜头怎么摆、光线怎么调都很关键。剪辑更是有趣又复杂,要把片段拼成完整故事,还要配上合适的音乐和字幕。我试着拍了一个小短片,虽然很简单,但看到成品时特别有成就感。这门课让我学会了用镜头表达想法,以后我会继续努力,提升新媒体运营能力,创作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八(4)班 杨怡然

机器人制作课程

最近参加了机器人制作课程,感觉特别有意思!老师给我们讲了好多关于机器人的知识,比如它们是怎么动起来的,还有怎么用编程让它们做动作。我最喜欢动手组装机器人的部分,虽然一开始有点难,但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尝试,慢慢地就完成了。当我们把编程代码输进去,看到机器人按照指令动起来的时候,我特别开心,感觉像自己创造了一个“小生命“。这门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新东西,也让我更喜欢科学和技术了。我明白了做事情要有耐心,遇到困难要和大家一起想办法。

——八(4)班 封宇轩

本学年劳技实践活动顺利结束,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劳动价值。从影像工艺到机器人制作,大家团结协作,将创意化为作品,体会了劳动的辛苦与成就感。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教会我们珍惜成果、尊重付出。愿这份劳动中收获的成长,成为未来乘风破浪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