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课堂|嘉一学子河西走廊研学,触摸千年丝路的文明脉动!
来源:嘉一实初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5日

7月2日至8日,嘉一实验初中30名学子踏上壮阔的河西走廊研学之旅。从兰州黄河之滨到敦煌大漠深处,从古老关隘到现代航天基地,七天的旅程如同一部流动的史诗,让同学们在行走中阅读历史,在触摸中感受文明。本次研学精心整合为三大核心板块,为同学们构建了一个立体鲜活的“丝路课堂”。

文明之源·金城起航(兰州篇)

核心行程:简牍博物馆 → 甘肃省博物馆 → 黄河风景区 → 水墨丹霞

主题内涵:追溯华夏文明的西北根脉与地理基石

简牍与文物:在简牍博物馆的墨痕木简中,同学们亲手“解码”秦汉边塞的戍守岁月与律令文书;于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等镇馆之宝前,同学们直观感知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明激荡与甘肃厚重的历史积淀。

母亲河的力量:伫立黄河之畔,同学们近距离观察“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浑气魄,理解这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如何深刻塑造了沿岸人民的生活与精神。

地质奇观启示:在水墨丹霞的斑斓褶皱间,同学们实地感受亿万年地质运动的磅礴伟力,理解独特地貌不仅是壮美风景,更是解读地球演化与区域环境变迁的无字天书。

大漠瑰宝·敦煌华章(敦煌核心篇)

核心行程:雅丹魔鬼城 → 玉门关 → 敦煌博物馆 → 莫高窟 → 鸣沙山月牙泉

主题内涵:见证丝路咽喉的兴衰传奇与艺术巅峰

自然的雕塑与历史的回响:雅丹魔鬼城的风蚀奇观是同学们理解干旱区地貌的天然实验室;伫立“春风不度”的玉门关遗址,边塞诗的苍凉与家国情怀穿越时空,直抵同学们的心灵。

艺术圣殿的朝圣:敦煌博物馆展示着丝路敦煌文脉;走进莫高窟,千年壁画与彩塑绽放的光华,让同学们深刻体会人类艺术创造的巅峰成就与多元文化交融的永恒魅力。

生态智慧的象征:鸣沙山环抱中的月牙泉,是沙漠与清泉共生的奇迹,启发同学们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与当代意义。

古今辉映·戈壁新篇(科技与未来篇)

核心行程:光伏发电场 → 嘉峪关城楼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主题内涵:感悟从雄关戍边到问鼎苍穹的中华奋进之路

能源革命的戈壁实践:探访广袤戈壁上的光伏矩阵,让同学们亲眼见证清洁能源如何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焕发新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与国家新能源战略的前瞻布局。

天下雄关的军事智慧:登临嘉峪关,其巍峨城墙与精巧防御体系,是冷兵器时代军事工程智慧的巅峰体现,激发同学们对古代军事战略与国家边防的思考。

航天梦的摇篮:走进庄严神圣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问鼎寰宇的伟大征程,点燃了崇尚科学、探索宇宙、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在此刻变得无比真切。

穿越时空,知行合一

七天的河西走廊研学,绝非简单的景点串联。它是一次精心设计的“时空穿越”课程:在兰州,同学们触摸文明源流的厚重;在敦煌,同学们沉醉于艺术与历史的交响;在戈壁新篇中,同学们震撼于古今奋斗精神的传承与科技创新的伟力。

学生感想:

通过参观学习,我更全面地了解了河西走廊。这几天我们参观了简牍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敦煌博物馆、玉门关遗址、汉长城遗址、敦煌光热发电站、敦煌世界地质公园、黄河风情线、莫高窟等地方。让我知道了简牍的历史意义,中国光热发电技术的领先,以及兰州与敦煌的文化对于现代的影响。

使我感触至深、记忆最深刻的是参观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历经千年营建形成了735个洞窟,现存壁画足有4.5万平方米,有利于人们学习古代丝绸之路对文化传承与交融的影响。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踏上前往莫高窟的道路,纵使阳光无比的热烈,如烈火一般燃烧,但也无法阻挡我们参观这个伟大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热情。

这次研学于我而言意义非凡。我远离家乡,去往未曾探索的地方,既了解了甘肃省的文化底蕴,也增添了民族自豪感。

——八(3)班 曹心怡

这次研学活动一共有七天的时间,每天都有很多不同的景点。下午阳光火辣辣地打在大地上,反射出阵阵白光,白光刺眼极了,不过同学们兴致不减,顶着大太阳就开始观光,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黄河母亲的雕像,这座雕像中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代表黄河的女人,她长发飘飘,侧卧在石头上,另一个是孩子依偎在母亲的怀里,黄河母亲雕塑的选材是花岗岩。花岗岩的颜色,表现出黄河的颜色,也表现出炎黄子孙的肤色,同时花岗岩粗糙的质感也诉说出中华民族的沧桑与巨变。

莫高窟,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艺术宝库,还是古代丝绸之路发展的见证人。莫高窟内是绘画、塑佛等内容,为佛徒修行之处。令我记忆最深的是96窟,它一共有九层,建于唐朝时期,从地面向上看去,一眼望不到头,看起来十分的高大。

——八(3)班 李欣妍

一路上人烟稀少,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十分偏远,公路限速使得我们乘坐了五个小时的车程才到达。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保密性非常强,明亮晃眼的警告标识直接强有力地向我们宣告它的重要性与机密性。电子通讯设备全部上缴,并签订保密协定、按压手印,一切庄重而严肃。

听着解说员姐姐有条不紊地介绍中国航天的曲折发展历程,内心万分感慨。中国从最初的遭受技术封锁,到如今成为世界航天大国,推动建设航天强国、实现航天梦的步伐稳健致远,离不开无数航空航天人的默默付出与艰苦奋斗。我们无法想象,将荒无人烟的沙漠变成如今看到的舒适安全的重要卫星基地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无数先辈前仆后继牺牲自己宝贵的青春与热血,方换来如今中国航天的崛起,让后辈的我们挺直腰杆、自信自豪地赞美中国航天,安稳幸福地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瞻仰前人足迹,当揆诸当下。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当弘扬中国航天精神,建立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培养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航天意识,发扬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宣传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以习主席的指引为方向,坚守初心,继续前行,筑就中国梦、航天梦。

——七(4)班 潘泽睿

美丽的清晨送走了昨日的激情和欢欣,迎接我们的是新的研学征程。其中嘉峪关让我尤为深刻。洁白的雪山迎接着我们的到来,洗刷我们内心的忧愁,大家对旅程的向往流露在心头。

嘉峪关,一座闻名天下的古城,曾经是明朝防御的重要阵地,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如今成为一个旅游热门景点,传承长城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这个景区可谓人山人海,在里面聚集着众多探索追求中华文化的参观者。我们团队沿着观光路途前行,紧随讲解员认真听讲,了解嘉峪关的历史文化。学习历史也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整个过程下来收获颇丰,手机相册也早已爆满,记录下这样难得美好的瞬间。

——七(4)班 赵盛楠

大漠的风沙磨砺了意志,千年的文明滋养了心灵,科技的辉煌点燃了梦想。嘉一学子用脚步丈量山河,以心灵对话历史,在河西走廊这部立体的“国家地理”与“文明史诗”中,收获了远超书本的见识、情怀与担当。这趟旅程播下的种子,必将激励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探索与传承的新篇章!